
“现代性和本土性:章太炎与现代中国”学术讨论会
主办单位: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暨历史学系、杭州市余杭区章太炎研究中心、上海人民出版社
6月21日上午 开幕式
地点:复旦大学光华楼东辅楼103报告厅
9:00-10:00 主办方致辞
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姜义华先生致辞
章念驰先生(章太炎先生嫡孙)致辞
杭州市余杭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委委员、副局长章志宏致辞
上海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孙瑜致辞
10:00-10:20 合影
10:20-11:40 大会报告(每位35分钟,剩余时间提问交流)
陈建华(复旦大学古籍所教授):清末物的转向与心、物二元论的形成——以梁启超和王国维为中心
林少阳(澳门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):戴震与章太炎
6月21日下午 分组报告
(每位报告人报告限时12分钟,接着由评议人评议5分钟,每场结束后,小组内自由讨论)
第一组第一场(复旦大学光华楼205会议室) 14:00-15:50 主持人:江湄
报告人
|
报告标题
|
评议人
|
孟琢
|
苏报案章太炎、吴稚晖之争的最初史料——章太炎《狱中与吴君遂、张伯纯书》手稿发微
|
周敏秋
|
戴海斌
|
山根立庵在华交游事迹考——《立庵遗稿》解题
|
王园园
|
周敏秋
|
读者归来:章太炎《新方言》在晚清民国的传播、阅读与评论
|
朱乐川
|
王园园
|
政与教的异途:张尔田对康、梁“孔子改制”之批判
|
戴海斌
|
郝绥涛
|
章太炎的礼教观与礼学研究
|
斯彦莉
|
第一组第二场(复旦大学光华楼205会议室) 16:10-18:00 主持人:戴海斌
报告人
|
报告标题
|
评议人
|
姚彬彬
|
试论章太炎的历史主义观念——以其“六经皆史”论与孔子观为视角
|
余康
|
朱乐川
|
章太炎小学思想对章门中治史学与治经学者之影响——以朱希祖、吴承仕、马宗霍为例
|
郑丽雯
|
余康
|
章太炎提出“四经”考略
|
万仕国
|
曲宁馨
|
中日学者对于《新学伪经考》的意见与经史关系的近代变动
|
朱远思
|
崔庆贺
|
从“无我”到“自主”——章太炎晚年“新经学”的思想宗旨与思想体系
|
曲宁馨
|
第二组第一场(复旦大学光华楼206会议室) 14:00-15:50 主持人:张昭军
报告人
|
报告标题
|
评议人
|
万仕国
|
刘师培章太炎关系中的三个问题
|
余一泓
|
张子慧
|
唐文治与章太炎的学术交往及思想旨归
|
黄冠云
|
孙路遥
|
章太炎与俞樾交游考论——以《尚书》学互动为中心
|
陆易凡
|
余一泓
|
儒术新释:章太炎与吕思勉
|
孙路遥
|
黄冠云
|
戴震、章太炎与清代学术的政治背景
|
何爱国
|
第二组第二场(复旦大学光华楼206会议室) 16:10-18:00 主持人:王锐
报告人
|
报告标题
|
评议人
|
慕唯仁
|
Rethinking Pan-Asianism through Zhang Taiyan: India as Method
|
王锐
|
周展安
|
《论中古哲学》的作者问题与章太炎、黄侃的中古哲学论
|
成棣
|
陆易凡
|
两种“国故”的构建:章太炎《国故论衡》思想线索再探
|
郝悠扬
|
郝悠扬
|
章太炎“六经皆史”说新探——以《国故论衡·原经》篇为中心
|
欧阳清
|
欧阳清
|
章太炎《齐物论释》的撰述与版本源流考
|
周展安
|
6月22日上午 分组报告
第一组第三场(蓝天宾馆北京厅) 9:00-10:10 主持人:柳向春
报告人
|
报告标题
|
评议人
|
成棣
|
章太炎史学观念的近代意义
|
崔庆贺
|
汪炀
|
“出乎日畿,其尚为公言乎?”——榷论星云假说在世纪末中国的接受与政学证成理路
|
慕唯仁
|
王小海
|
得其环中:章太炎的西学训诂及文字哲学的生成
|
汪炀
|
第一组第四场(蓝天宾馆北京厅) 10:30-11:40 主持人:蔡志栋
报告人
|
报告标题
|
评议人
|
窦建英
|
或于赖耶有亲证:章氏对柏格森及其哲学特性之诠判
|
李智福
|
郑丽雯
|
论文明变局下章太炎回应文野之辨的三重逻辑——以章太炎平等观为中心
|
秦睿
|
李智福
|
“菩提现身三恶道”与“良知自我坎陷”:章太炎与牟宗三哲学比较引论
|
窦建英
|
第二组第三场(蓝天宾馆上海厅) 9:00-10:10 主持人:董婧宸
报告人
|
报告标题
|
评议人
|
贾泉林
|
章太炎对“克己复礼为仁”的诠释——基于儒佛会通的视角
|
费轩
|
费轩
|
无的政治:章太炎与中国的现代性问题——兼与京都学派、海德格尔共同思考
|
Prakriti Mukherjee(朋静)
|
何爱国
|
情感、阅读与章太炎的学术世界
|
张子慧
|
第二组第四场(蓝天宾馆上海厅) 10:30-11:40 主持人:吴仰湘
报告人
|
报告标题
|
评议人
|
金永晋
|
章太炎《齐物论释》中因果论之否定与唯心不觉
|
曹越旻
|
Prakriti Mukherjee(朋静)
|
章太炎的唯识学批判:否定神与自我的概念
|
金永晋
|
曹越旻
|
从“自然之分”到“使其自己”——《齐物论释》中的个体性问题
|
贾泉林
|
6月22日下午 分组讨论和圆桌会议
第一组第五场(北京厅)14:00-15:50 主持人:万仕国
报告人
|
报告标题
|
评议人
|
吴仰湘
|
章太炎1897年致陈汉章佚函笺释
|
肖存昕
|
斯彦莉
|
纠郑玄“绿衣实无”之缪,确认“绿衣”之礼制地位——章太炎未刊《绿衣答问》手稿
|
郝绥涛
|
董婧宸
|
章太炎《小学答问》稿本考述
|
吴仰湘
|
肖存昕、陈挺杰
|
《章太炎〈说文解字〉授课笔记》引钟鼎文字考
|
董婧宸
|
朱远思
|
清季民初的历史重释与政局:章太炎对唯识论的创造性转化
|
姚彬彬
|
第二组第五场(蓝天宾馆上海厅) 14:00-15:50 主持人:黄冠云
报告人
|
报告标题
|
评议人
|
柳向春
|
传统形式与现代学术的交融与演进:以正始石经题跋为中心
|
盛博言
|
盛博言
|
“古文未有专业”:章太炎、刘师培《左传》学与近代“古文专业”的缘起和演进
|
李沛姗
|
李沛姗
|
嘉道以降的汉宋融合趋势与“文人解经”的兴起
|
赵四方
|
秦睿
|
刘师培《近儒学术统系论》表微
|
王小海
|
赵四方
|
“范式”内外:20世纪上半叶清学史研究的多重履迹——《清代学术史论选编》导言
|
柳向春
|
16:10-17:40 圆桌会议(蓝天宾馆上海厅)
主持人:张钰翰
引言人:金永晋、慕唯仁、陈建华、林少阳、李智福、周展安、赵四方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