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文化史工作坊系列之四

发表时间:2015-10-31 阅读次数:2463次

新文化史工作坊系列之四
 

 

        “报刊与近现代中国的知识再生产”

 

主办单位: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、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
举办时间:2015年10月31日-11月1日
会议地点: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001会议室

 

10月31日,星期六

 

8:30-10:20        第一单元        主持人:邹振环(复旦大学)
黄克武(中央研究院):报刊媒体与国族建构:抗战时期中国朝野对“中华民族”的讨论
张凯(浙江大学):宋育仁与近代经史学之省思:以《国学月刊》为中心
承红磊(华中师范大学):《泰晤士报》眼中的袁世凯与民初政局 
青山治世(日本亚细亚大学):《顺天时报》末任主笔金崎贤 ——“复原”近代日中言论空间的尝试

 

10:40-12:00        第二单元        主持人:高哲一(美国Bard College)
杨琥(北京大学):晚清报刊史上被遗忘的报人与政论家——夏曾佑报刊活动述略
周月峰(华中师范大学):“新文化运动”:一个关键词的流行与早期演变
陈建守(台湾大学):启蒙如何运动:近代中国知识人对“启蒙运动”的想像与挪用

 

1:30-3:20        第三单元        主持人:黄克武(中央研究院)
邹振环(复旦大学):20世纪50年代初的一次中国翻译史研究规划的流产——试析《翻译通报》的“中国翻译史特辑”
陆胤(北京大学):“普通国文”的发生——清末《蒙学报》的文体试验
区显锋(香港浸会大学):《小方壶斋舆地丛钞》与清季报刊的史地知识之传播
赵莹(山西大学):传承与转变:19世纪英文报刊所载《京报》译文比较研究

 

3:40-6:00        第四单元        主持人:杨琥(北京大学)
王东杰(四川大学):“汉语是一种语言”:中国现代国语运动与汉语“方言”的成立
高哲一(美国Bard College):Reading and Writing Zhejiang Youth : Local Textual Economies and Cultural Production in Republican Jiangnan   
沈洁(上海社科院):报刊舆论中的辛亥革命——以“满汉”“种族”为中心的讨论
杨雄威(上海大学):舆论与外交:晚清政府媚外形象的形成
唐小兵(华东师范大学):形塑社会想象的思想资源与概念工具——以民国时期“社会问题”系列图书为中心的考察

 

11月1日,星期日

 

8:30-10:20        第五单元        主持人:王东杰(四川大学)
高晞(复旦大学):未竟之业:《博医会报》中文版的梦想与现实
叶舟(上海社科院):中西医汇通的早期探索:周雪樵其人与《医学报》
皮国立(台湾中原大学):从专业知识到家庭医药之转型:民国时期中西医对流感的治疗与调摄
罗婉娴(香港浸会大学):东南亚华人的医疗观与对中医的寄望:以《叻报》为研究个案 (1881-1900年)


10:40-12:00        第六单元        主持人:皮国立(台湾中原大学)
李在全(中国社科院):“新人”如何练就:清末一位留日法科学生的阅读结构与日常生活
章可(复旦大学):“主义”的悲剧:五四时期报刊中的“人道主义”小说
杨卫华(上海大学):民国自由派基督徒对个人主义的检讨、规训与重构

 

1:30-3:50        第七单元        主持人:高晞(复旦大学)
戴海斌(上海社科院):《亚东时报》考论(外篇)
高波(中国人民大学):社会主义论战缘起再审视——知识、认同与形象构建的视角
赵中亚(山西大学):艾伟德与《六福客栈》之争:“小妇人”形象的生成研究
张仲民(复旦大学):试论近代上海医药广告中的借名造假现
王建伟(北京社科院):孙中山逝世前后中共的宣传策略

 

4:20-5:50        第八单元        综合讨论

 

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
Copyright © 2014 Center for Comparative Studies of Modernization, Fuda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