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上海史研究:新视野·新方法·新史料”国际学术研讨会

发表时间:2015-12-19 阅读次数:4136次

 

 

主办单位:复旦大学上海史国际研究中心、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

 

举办时间:2015年12月19-20日

 

会议地点:复旦大学光华楼13楼多功能厅(主会场)、光华楼15楼星空咖啡厅会议室(分会场)

 

1219

 

9:00-9:30  开幕式

 

主持   熊月之(复旦大学上海史国际研究中心主任)

致辞   黄   洋(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、系主任)

          金冲及(原中国史学会会长、复旦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)

 

大会主旨报告

 

9:30-10:45  第一场

 

主持人:沈祖炜(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研究馆员)

 

报告人:

瓦格纳(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):《〈申报〉作为洋务思想与“上下之通”概念发展的论坛之分析》

叶文心(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系讲座教授):《从广义当代城市研究的角度,如何重新审视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研究?》

张济顺(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员):《红色摩登:上海史研究的另一种可能》

 

评论人:卢汉超(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艾伦人文学部教授)

 

11:00-12:15  第二场

 

主持人:忻  平(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)

 

报告人:

高纲博文(日本大学教授):《中日战争下日本帝国投向上海的“视线”——以上海观光媒体为中心》

卢汉超:《复兴与前瞻:论二十世纪末上海的怀旧风》

戴一峰(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教授):《口述历史:历史研究的新路径——以上海史研究为中心》

 

评论人:叶凯蒂(美国波士顿大学现代语言与比较文学系教授)、戴鞍钢(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)

 

分组报告

 

14:00-15:30  第一场

 

第一组(13楼会场)

 

主持人:张晓虹(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)

 

报告人:

马学强(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):《近代上海石库门街区中的经济活动探析》

孙安石(日本神奈川大学外国语学部教授):《围绕1922年“上海港改修国际顾问技师会议”中的国际关系》

马建标(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):《“帝国之梦”:1921年美国〈中国贸易法案〉出台的前前后后》

张智慧(上海大学历史系副教授):《从救济问题看1920-1930年代的上海日侨社会》

 

评论人:高红霞(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)、陈细晶(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国际学部副教授)

 

第二组(15楼会场)

 

主持人:宋钻友(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)

 

报告人:

施扣柱(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):《论近代上海教育发展中的民间参与》

蒋宝麟(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):《国家权力与上海私立大同大学的治理模式》

高红霞:《民国银行家的生活样态——徐新六的人际网络》

江文君(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):《文人议政:近代上海的大学教授职业团体之考察》

 

评论人:忻  平、张济顺

 

16:00-17:30 第二场

 

第一组(13楼会场)

 

主持人:吴松弟(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)

 

报告人:

陈细晶:《1930年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改造:印刷资本主义与战争》

葛  涛(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):《“唱片界的三民主义”——民国时期上海唱片界与国民党的政治宣传工作》

张笑川(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历史学系教授):《“声音之道,本与政通”——音乐与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建构略论》

魏兵兵(浙江大学历史系博士后):《民权、主权与“大同”:民国上海公共租界华人参政运动再探析》

 

评论人:黄  旦(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)、孙安石

 

第二组(15楼会场)

 

主持人:胡 成(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)

 

报告人:

廖大伟(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):《沪上起义与蒋介石执政班底》

邵  建(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):《江南战乱中的太平军清军滥杀现象再讨论》

叶  舟(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):《传统与现代之间:苏南宗族的近代化与上海》

徐  涛(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):《上海万国商团中的华员群体研究》

 

评论人:高  晞(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)、张仲民(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)

 

1220

 

分组报告

 

 

9:00-10:30  第一场 

 

第一组(13楼会场)

 

主持人:高纲博文

 

报告人:

吴松弟:《中国旧海关内部出版物中有关上海的资料》

宋钻友:《日记的史料价值及其局限——以上海港工人〈毛履亨日记〉为例》

李培德(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客席副教授):《处于1949年大变局的陈光甫》

张  生 (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):《1890-1900年代上海史英文著作三种》

 

评论人:黎志刚(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历史系教授)、李培德

 

第二组(15楼会场)

 

主持人:廖大伟

 

报告人:

金大陆(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):《读解一则民间史料——上海“文革”时期一般职工家庭的“经济—社会”构成》

彭晓亮(上海市档案馆馆员):《旧档“新”知:以上海市档案馆藏未刊日记、函电为例》

叶  斌(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):《建国初期政权建设中的制度化与非制度化趋势——以上海市税务局为中心的讨论》

张秀莉(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):《上海工业“大跃进”初期的技术创新述评》

 

评论人:朱荫贵(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)、张勇安(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)

 

10:45-12:15  第二场

 

第一组(13楼会场)

 

主持人:陶飞亚(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)

 

报告人:

张晓虹:《历史记忆的延续与断裂:20世纪上半叶上海地区新村的演变》

高  俊(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):《清末宝山县学事档案研究》

王  健(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):《竟为疆场:军旅、战事与鼎革之初松江地方社会》

张仲民:《当燕窝变为糖精——孙镜湖与近代上海的医药广告文化》

 

评论人:周育民(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)、马学强

 

第二组(15楼会场)

 

主持人:金大陆

 

报告人:

戴鞍钢:《上海开埠与江南城乡传统手工业的演变》

胡  成:《上海禁娼与在华西人的道德焦虑——以上海进德会为中心的观察(1918-1924)》

高  晞:《卫生道德:19世纪中叶西方人在上海的生活准则》

王  敏(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):《从华董问题看近代中国口岸城市华洋关系——以上海租界纳税人会议关于华董议案的辩论为中心》

 

评论人:陶飞亚、戴一峰

 

  大会发言

 

13:30-15:00  第一场

 

主持人:王 健(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)

 

报告人:

姜义华(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):《当代鲜活史料与上海史研究》

梁元生(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):《游子之路与海归之城:邝富灼情归上海》

叶凯蒂:《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想象:商务印书馆1919年出版的〈日用百科全书〉》

黎志刚:《中山商人的商业组织、网络和在上海企业的经营》

 

评论人:熊月之、黄贤强(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学暨社会科学院中文系副教授)

 

15:15-16:45  第二场

 

主持人:朱荫贵

 

报告人:

熊月之:《新知识、新群体、新网络与新话语体系确立——以〈格致书院课艺〉为中心》

黄贤强:《上海——外来华人知识分子的社交网络中心》

周育民:《开埠初期的上海洋行与买办(1843-1860)》

王  健:《新材料视域中的在华犹太难民研究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评论人:梁元生、胡  成

 

16:45-17:45  圆桌讨论

 

主持人:姜义华

 

参加人:全体与会者

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
Copyright © 2014 Center for Comparative Studies of Modernization, Fuda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